《资治通鉴》处世之道: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在浩瀚的历史典籍中,《资治通鉴》宛如一座蕴藏无尽智慧的宝库,其中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这句话,虽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却依然闪耀着深邃的光芒,为我们在当代社会的为人处世、建功立业提供着宝贵的指引。它用简洁的语言,道破了成功与和谐的密码,在当今竞争非常激烈、关系复杂的时代,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可以让我们深入探究。
“利可共而不可独”,简洁而有力地传达出一个核心要义:在面对利益时,明智的做法是与他人共同分享,而绝非独自占有 。利益,涵盖了物质财富、名誉声望、发展机遇等诸多方面。当我们将利益紧握在自己手中,拒绝与他人分享时,从短期来看,或许能获得一时的丰厚收益,但从长远的视角审视,这种行为无疑是短视的,会引发一系列负面效应。因为人的本性决定了大家都渴望从合作中获取利益,如果一方独占,必然会引发他人的不满与怨恨,进而破坏团队的和谐氛围,导致人心离散,最终使得原本可以共同创造更大价值的团队分崩离析,事业发展也会因此遭受阻碍。而与之相反,秉持利益共享的理念,能够让小组成员真切地感受到自身的付出得到了认可与回报,从而激发他们内心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使整个团队凝聚成一个坚不可摧的整体,向着共同的目标奋勇前行。
在历史的长河中,众多事例都印证了这一观点。以刘聪称帝一事为例,当刘聪杀死刘和后,面临着权力的重新分配。刘聪本可独揽大权,但他深知此时局势不稳,若想巩固统治,就需要各方势力的支持。于是,他封刘乂为皇太弟,给予其尊崇的地位和丰厚的利益。这一举措,其实就是与刘乂及其背后的势力共享权力和利益,让他们看到了自己在新政权中的价值与未来。正是因为刘聪的这一明智决策,使得权力得以平稳过渡,减少了内部的纷争与动荡,为后续政权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
在现代社会,利益共享的理念同样具备极其重大的指导意义。以企业管理为例,许多成功企业推行员工持股计划,让员工持有公司的部分股份,从而将员工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当公司盈利时,员工不仅能获得工资收入,还能通过分红获得额外的收益。这种利益共享的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他们会更努力地为公司创造价值,因为公司的发展与他们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以华为公司为例,华为实行员工持股制度,员工通过努力工作获得公司股票,分享公司发展带来的红利。这使得华为员工凝聚力极强,一同推动华为在通信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
“谋可寡而不可众”,这句箴言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强调在制定谋略时,参与的人数应当精简,而不宜广泛。谋略,是对局势的精准洞察、对未来的精心规划以及为达成目标而制定的巧妙策略。在谋划的过程中,过多的人参与往往会引发诸多问题 。一方面,人多嘴杂,不同的人由于自身的经历、知识、性格等因素的差异,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观点和建议,这就轻易造成讨论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难以形成统一且有效的决策,从而延误战机,错失发展的良机。另一方面,参与谋划的人越多,信息泄露的风险就越大。一旦机密信息被泄露出去,就可能被竞争对象利用,从而使自身陷入被动的困境,甚至遭受严重的损失。因此,选择少数志同道合、能力出众且让人信服的人共同谋划,能保证决策的高效性和机密性,为实现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王允计除董卓的故事,便是 “谋可寡而不可众” 的生动例证。东汉末年,董卓专权,他残忍无道,倒行逆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满朝文武对他恨之入骨,却又敢怒而不敢言。在这危急时刻,王允挺身而出,决心铲除董卓。他深知此事事关重大,必须谨慎谋划,不能让过多的人知晓。于是,王允只与少数心腹,如司隶校尉黄琬、尚书仆射士孙瑞、尚书杨瓒等暗中商议 。他们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利用董卓与其义子吕布之间的矛盾,实施连环计。王允先将貂蝉许配给吕布,随后又将貂蝉献给董卓,从而引发了二人之间的矛盾与猜忌。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由于参与谋划的人极少,计划得以严格保密,没有被董卓察觉。最终,吕布在王允的劝说下,下定决心杀死董卓,成功地铲除了这一祸国殃民的奸臣。王允的这一谋略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就在于他严格遵循了 “谋可寡而不可众” 的原则,避免了信息的泄露,使得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谋可寡而不可众” 的理念同样具备极其重大的应用价值。以创业团队为例,假设一个创业团队正在研发一款具有创新性的产品,这款产品的核心技术和商业计划是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在制定产品的市场推广策略和未来发展规划时,团队核心成员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采用一种独特的营销模式,率先在特定的细分市场进行推广,以迅速打开市场局面。然而,由于在讨论过程中,参与的人员过多,且没做好信息保密工作,导致这一计划被竞争对象知晓。竞争对手提前采取了类似的策略,抢占了市场先机,使得该创业团队陷入了被动的局面,产品的推广和销售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相反,如果创业团队能够严控参与谋划的人员范围,只让核心成员参加讨论,并做好信息保密工作,那么就可以有明显效果地地避免信息泄露,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从而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利可共而不可独” 与 “谋可寡而不可众”,这两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正确把握和处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个人的成长发展、团队的高效协作以及组织的繁荣昌盛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
当我们在谋划阶段遵循 “谋可寡而不可众” 的原则,挑选少数精英进行机密策划,能保证谋略的高效性与保密性。而在后续的执行阶段,若能秉持 “利可共而不可独” 的理念,将利益合理地分配给参与执行的广大成员,就能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实现目标注入强大的动力 。反之,如果在谋划时盲目地追求众人参与,导致信息泄露、决策混乱,那么即便后续想要共享利益,也可能因为目标无法达成而无利可分。同样,若在利益分配时过于自私,独占利益,就会失去小组成员的信任与支持,即便前期谋划得再精妙,也难以得到一定效果的执行 。
在职场的舞台上,“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的智慧有着很重要的应用价值。当我们取得工作成果时,切不可将功劳全部揽在自己身上。例如,在完成一个重要项目后,主动提及小组成员的贡献,向领导说明每个人在项目中发挥的关键作用。这样做不仅能让同事感受到被尊重和认可,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还能为自己赢得良好的口碑,为未来的职业发展积累人脉资源。在与同事合作达成目标时,也可适时分享一些小福利,如请喝杯咖啡、分享一份小点心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能在无形中拉近彼此的距离,营造出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
而在谋划重要项目或提出创新性想法时,务必选择与关键人物进行密商。这些关键人物可能是经验比较丰富的前辈、专业领域的专家,或者是对项目有决策权的领导。以制定新的市场推广方案为例,先与市场部门的核心成员、熟悉目标客户群体的销售精英以及可提供战略指导的领导进行深入探讨,共同分析市场趋势、目标客户的真实需求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严控参与讨论的人员范围,做好信息保密工作,避免方案在未成熟阶段就被泄露,确保项目能够顺利推进。
在人际交往中,秉持 “利可共而不可独” 的原则,可以帮助我们赢得他人的好感与信任,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当与朋友共同参与活动或获得某种利益时,不独占好处,而是公平地进行分配。比如,与朋友一起购买彩票中奖后,按照事先的约定或合理的比例进行奖金分配;与朋友合作完成一项任务获得报酬时,也能与朋友共享成果。在日常相处中,主动为朋友提供帮助,分享自己的资源和经验,当朋友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给予支持。这样,当我们自己遇到困难时,也能得到朋友的真诚帮助 。
而 “谋可寡而不可众” 在人际交往中同样适用。当我们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如计划一次惊喜的生日派对、筹备一次秘密的旅行等,不要随意向太多人透露计划。因为参与讨论的人越多,就越容易出现意见分歧,导致计划变得复杂混乱,而且还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使原本的惊喜大打折扣。选择与最亲密、最可靠的朋友商量,共同策划细节,能保证计划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在与他人交流时,也要注意保守秘密,不随意传播他人的隐私和机密信息,这样才可以赢得他人的信任,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资治通鉴》中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的智慧,穿越千年历史长河,为我们在现代社会的前行之路点亮了明灯。它教导我们在面对利益时,要心怀他人,以共享为导向,凝聚团队力量,实现一起发展;在谋划事务时,要保持清醒,精选伙伴,严守机密,确保决策的高效与成功 。
在当今竞争非常激烈又紧密相连的时代,我们应将这两句智慧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职场拼搏、人际交往、创业逐梦等各种情境中,灵活运用、深刻践行。让我们以古人的智慧为基石,不断的提高自我,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书写属于自身个人的成功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