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凭什么成功逆袭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
如何在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中,推动国企深化改革,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发展?国企政策有很深的研究,但操作层面往往又感觉到无从入手、难以落地。我们结合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新能源汽车发展大潮中传统车企如何通过改革实现逆袭,结合华为和赛力斯合作案例为大家进行解读。
八、赛力斯建立符合华为产品研究开发、质量控制、客户体验极致要求和严格管理的体制机制,脱胎换骨真正成为一家现代化的企业
华为通过与赛力斯合作,两款爆款车型M7和M9无疑让传统车企大跌眼镜,狠狠打了传统车企一个耳光,让原来不清醒的传统车企尤其是国有传统车企清醒起来,也让国资委看到传统车企如果不走出舒适区,不能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开发出消费者满意的新能源汽车,将来只有死路一条,这对中国经济将带来严重的冲击和影响。
这种背景下,我们才看到去年到今年国有企业,尤其是汽车国企全面拥抱华为,跟华为展开合作。跟华为合作就要适应华为的风格,适应华为在产品研究开发、质量控制、客户体验方面的极致要求和严格管理。
(一)华为通过大量测试新车型,不断察觉缺陷、处理问题,让我们消费者用到物美价廉的好产品
华为习惯于抓到问题不放松,追根问底,这是这么多年来华为在终端产品研究开发,尤其手机开发过程中所培养的习惯和能力。
用余承东的话说,发现一个问题,一定要解决一类问题。余承东就是这句话最积极的践行者,智选车业务部的员工们就经常被余承东这样鞭策。
华为和赛力斯合作开发M7和M9过程中,样车出来以后,就将小批量生产的样车交给大家去试用,余承东自己更是身体力行来测试,使用的过程中发现任意的毛病马上抛到微信群里面,让华为车BU的相关高管和员工马上解决。
华为形成了对新车人人找bug,察觉缺陷的习惯。样车出来之后,相当长时间里大量bug通过华为高管和员工试驾,不断被发现。据说,仅余承东发现的问题bug就200多个。
这些问题出来以后,相关负责人必须两个小时内给到反馈,24小时内分析透彻并给出解决方案,然后由华为的工程师把问题一个个解决掉。这才是华为造车让传统车企望尘莫及的重要原因。
华为在车辆上市规模化生产之前,样车试制的车辆超1,000台。测试短则几个月,长则半年,测试里程高达数百万公里,测试各种各样的车辆应用场景。
不同城市、不一样的行业、不同驾驶员只要喜欢车,都可以参与华为新车型的试驾,很多问题都被挖掘出来。因此,正式上市到了普通消费者手里之后,华为问界M7和M9热销一点都不奇怪。
赛力斯推出的M7和M9比M5成功,原因主要在于M5只是华为在SF 5基础之上的升级,而M7和M9是华为从零开始包办出来的新车型。
华为绝不接受“差不多”的标准,余承东认为无数个差不多,最终叠加出来就会导致产品差太多。所以,华为进入一个行业,就会把这个行业卷起来。这对车企会有压力,但我认为是好事,能形成改革发展的动力。对于消费者更是好事,让我们消费者能用到更物美价廉的好产品。
一个汽车除了拥有新的品牌和产品,量产能力也是重要一环。赛力斯有了问界M7和M9,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最重要的是在生产质量控制方面取得成功,这个环节过往披露的不多。
华为第一次参观赛力斯重庆4.0智慧工厂,东风小康高管自信满满,认为花巨资建设的智慧工厂生产质量是过关的。工厂采购了西门子的全套产线设备机器人,冲压、焊接、涂装等工艺实现了100%自动化。
2021年春节假期一结束,华为派了几百名工程师奔赴赛力斯智慧工厂,从采购、生产、质量控制等每个方面进行全方位认证和论证,对照华为的质量控制标准、管理标准,发现东风小康工厂里面存在严重的质量上的问题和管理问题。据说有一万多条问题是需要整改,这个数量把东风小康的高管和员工都惊呆了。
这哪里是整改,几乎是要命,要扒好几层皮。问题汇报给东风小康的最高领导张兴海,张兴海态度非常坚决,必须整改,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一条一条整改过关,坚决按照华为的要求执行到底。
高层领导很清楚,东风小康出身是生产弹簧的一个企业,长期以来生产的是低端微型面包车,转型生产高端电动车,原来陈旧的理念和习惯从灵魂到身体都不能适应。因此,一定要按照华为的整改意见逐条整改。
不过,虽然高层决心很大,下面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也都全力配合,等到华为的认证工程师被告知全部整改完毕,第二次到场检查整改的时,拿到整改文件,各类问题的答复都是已整改。
但到了生产现场,却发现纸面整改完成了,虚心接受,实际上涛声依旧。东风小康工厂还是上有要求,下有对策。生产线工艺流程检验标准等华为所有的要求都没有落地,甚至弄虚作假,整改方案在各个部门岗位之间扯皮,推诿甩锅。不仅老问题没解决,反而产生了很多新问题。
这次认证稽核震动了赛力斯高层,如此重要的整改落到实处收效甚微。华为和赛力斯很快下了决心,重庆两江工厂即刻停工整改,不少赛力斯员工惊呼:停工一个月,开玩笑吧?在他们的认知里,察觉缺陷可以边做边改,停工事关重大。
于是,一场对接华为彻头彻尾的整改活动就开始了,由高层牵头,核心原则就是削足适履,不换思想就换人。人权,财权和事权全面对接华为,依照华为的建议重新整改团队。各层级都有华为的专家对接指导,华为专家的意见就是团队的目标。甚至部分事权部门,华为专家是决策者,部门管理者是执行和推动者。
为了让整改能顺利完成,因为华为的工程师听不懂重庆话,张兴海甚至还下了一个命令,赛力斯的员工不能讲方言,必须要讲普通话。
经过一个月整改,赛力斯脱胎换骨,东风小康真正成为一个现代化的企业。整改完成以后,赛力斯全面建立了符合华为生产质量发展要求的质量体系,这套体系几乎是完全用华为的体系认证思维建立的。
几乎可以说,在所有参加华为的供应商体系认证的公司里,赛力斯的投入是最大的,成本是最高的。因为他依照华为的要求几乎是从上到下搭建了一个新的公司架构,一个新的体系和一个新的团队。这个团队能够很好的满足华为的对产品的质量,成本和工艺的要求。
过程中,质量控制是重中之重,华为的做法是让研发、采购和供应商质量工程师在现场派驻人员,驻场负责质量管控,确保各方面的质量都符合华为要求。
对供应商的产品,绝不是采购一采了之,工程师深入供应商的生产、研发乃至设计环节,对很多问题层层追查到底,确保源头的质量控制。所以,华为对供应商的管理绝不是只抓一级供应商,而是深入到二级、三级、四级供应商,源头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对不合格供应商坚决予以更换。
借此机会,赛力斯也迭代了自身的供应商结构,一些原本只能在行业里排二三梯队的供应商退出,宁德时代、博世等顶级供应商加入,大大拓展了未来的发展空间。虽然这样给赛力斯方面增加了不少成本,但他们也下了决心,拿出了改变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