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穷教师退休后太无聊去卖面包赚了300亿85岁成沈阳首富
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60岁是刚好退休的年纪,为儿女操劳了一辈子的他们,一般都喜欢在家里享受着天伦之乐。
可对于沈阳的吴志刚来说,60岁正是拼搏的时候,他从教师岗位正式退休后,便开始带着儿子卖面包创业。
令人震惊的是,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面包生意竟然让吴志刚赚得盆满钵满,让他从一个没多少存款的退休教师摇身一变,成了坐拥300亿家产的沈阳首富。
吴志刚来自东北辽宁,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虽然从小家庭环境不好,但农民出身的父母还是明白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
大学毕业后,吴志刚被分配到了一所学校当老师。在学校的工作让吴志刚深感教育的不易,所以他总是含辛茹苦地教导学生,将他们都是如己出。
从业几十年后,60岁的吴志刚迎来了退休。他认为自身在退休后能每天悠闲的生活,但实际上,退休后的他根本闲不下来,于是他打算自己找点事儿做。
碰巧的是,吴志刚的退休时间正好赶在了90年代,当时我国刚刚改革开放不久,私营经济盛行,很多人都开始积极地自主创业。
经过多日的深思熟虑和对市场的调研,吴志刚最终决定进攻食品市场,卖自己研发的面包。
吴志刚的这个决定也并不是毫无道理,由于东北地区离俄罗斯比较近,早就受他们的影响喜欢上了吃面包,甚至许多东北人家还将其作为每天的主食之一。
虽然面包十分受宠,但东北地区却始终没有一个专门做面包的企业,大家每天吃的一般都是从别的地方运过来的面包。
为此他还专门找到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向他们诉说了自己的想法,并拉着他们一起四处凑钱。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多年的教师经验让吴志刚决定,给自己的品牌取名为桃李面包。
他希望自己的面包产业能够和书中所写的那样桃李满天下,他此时的梦想就是,让全国各地的人都吃上来自东北的面包。
虽然初衷是好的,但当时国内的面包市场已是一个饱和状态,如何从众多面包品牌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吴志刚最棘手的问题。
直到有一天,他意外发现,市场中的面包含有大量添加剂,而且保质期也相对较长,动不动就是半年或者一年,有些甚至长达两年,根本没办法保证面包的新鲜口感。
要想做到面包新鲜,必须要让面包及时流入市场。为此,吴志刚开始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面包,并在6点半之前及时送到各个地方的早餐店。
这种办法虽然确实能让顾客吃到最新鲜的面包,但却很难在市场广泛地大规模销售,没办法形成品牌效应。
也就是说,接到多少订单就生产多少面包,这样既能减少浪费又不会造成产量过剩。
在面包生产的过程中,吴志刚没有仅仅局限于保证新鲜这样的领域,反而是不断进行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根据每年的流行趋势和顾客的喜爱程度研发各种各样的面包。
吴志刚的努力没有白费,从创业开始到2005年,仅仅8年的时间,桃李面包就取代了另外的品牌的面包,成为了东北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面包品牌。
到2020年,桃李面包更是走出了东三省,其在全国范围内的销售额开始持续增长,销量最高的时候甚至达到了400亿左右。
桃李面包的成功不仅让吴志刚赚得盆满钵满,还让他一跃成为了当时沈阳地区的首富。
可自从吴志刚退休后,他一手创办了20年的桃李面包却正在遭遇史无前例的中年危机,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吴志刚正式从桃李面包企业退休后,便将桃李面包的大权交给了儿子吴学群和吴学亮。
虽然二人也曾对桃李面包进行创新,还开拓了曾经爆火的醇熟系列,但整体的市场效益还是不佳,特别是疫情之后。
从官方的数据分析来看,从2020年开始桃李面包的销量就开始一下子就下降。从2020到2022年,长达两年的时间里,桃李面包的增长率一度低于10%。
针对这一现象,桃李面包官方给出的原因是,面包所需的面粉、小麦和鸡蛋等原材料有所上涨,因此导致面包的价格不得不提高,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难以形成较高的性价比。
许多网友认为,桃李面包销量减少的最终的原因是缺乏市场的竞争优势。现在,各大面包品牌,很多甜品店也开始销售新鲜面包。
在这种情况下,产品单一的桃李面包很难形成竞争优势,不足以满足市场上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所以,要想从面包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再次脱颖而出,桃李面包还要从多方面努力,尤其是产品的创新性和对顾客的吸引度。
桃李面包从爆火到渐渐没落,这个经历让我们意识到,无论在啥状况下,创新都是最大的生产力,只有保持充足的创新能力,才能永远握住竞争优势。